部署成本极高 DPI难成智能管道通用技术
运营商要想让网络管道智能起来,识别管道中的内容至关重要。可识是可管可控的基础气动滑板车,识别技术不过关,智能管道将止于概念。而在业务识别方面,目前业内最关注的莫过于深度包检测(DPI)技术。
《通信产业报》(网)记者了解到,目前,DPI还处在研究阶段,运营商还未开始规模部署DPI。而关于DPI技术是否适合智能管道,业内仍存争议。
DPI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业务流检测技术被寄予厚望,业内将其热炒为运营商打造智能管道的关键技术之一。随着DPI技术的发展,目前,DPI除了对IP包4层以下的内容进行分析外,还增加了应用层分析,依靠特征库可以识别各种业务应用及其内容范成法。对于检测出来的业务流,可以由DPI设备根据预配置的策略进行正常转发、阻塞、限制带宽、标记优先级等处理。
然而,早在2004年到2006年,国内运营商就在有线网络进行了大规模的DPI建设,目的是封堵P2P业务,但结果证明是失败的。运营商不可能做到对网络中的每个业务进行检测。业内专家徐建锋对此比喻:“这就像一个富商需要保护,但是他不告诉公安局他是谁,如何识别他,公安局可以在马路上逐个检查吗?”
而相比有线网络,无线网络由于受到空口的限制,网络带宽更加紧张,网络对智能的需求更强烈。随着手机应用的日益丰富,将DPI应用于无线网络成为业界新的热点话题。
对此,徐建锋表示,如果在无线领域应用DPI单纯为了封堵P2P,那么没有必要,运营商按照流量计费就可以了。而如果是要对所有的业务进行识别,是基本不可行的。那么多业务,该保护谁?这就像在长安街上抓小偷,成本和效果都不会理想。
中兴通讯承载网产品经营办公室总工程师范成法表达了相同的观点,他表示,一方面,设备更新赶不上内容的更新,尤其是现在DPI要对应用层进行分析,内容的扩充令识别的难度指数级增加,做到完美的识别基本不可能。而另一方面,如果大规模部署DPI,设备的成本很高不可靠度,对于处理能力的要求也很高,同时,功耗也会大幅上升。
不难看出,对于运营商来说,通过大规模部署DPI来实现智能管道是不可行的,高昂的成本将会令运营商背离通过智能管道赚取更多利润的初衷。DPI难以成为运营商打造智能管道的通用技术。
虽然DPI难当承载智能管道的重任,但是在一些特定领域,DPI仍能成为智能管道的好帮手。“DPI可以作为智能管道的辅助手段,它更像抓特务的手段,而不是通用手段。”徐建锋表示,“例如可应用于国家安全等特定领域。”
据记者了解低副,在国家安全领域,由于不计较投入回报,DPI技术能够发挥其技术优势。而在通信方面,目前DPI的应用很少。范成法表示,DPI技术的应用,还要取决于智能管道能够走多远,就目前来看,运营商的主要任务还是提升网络带宽。只是在一些特定领域,能够用到DPI。例如家庭网关,由于每个家庭的网络流量不大,DPI处理器能够在处理能力和能耗上满足要求,因此,可以在家庭网关通过DPI做一些白名单、黑名单等控制工作。
据记者了解,目前,主流设备厂商都推出了基于DPI的解决方案,它们主要应用于企业网的综合安全方面。而针对运营商无线网络的DPI解决方案还很少,大部分是针对特定需求的智能管道初探。
就现阶段而言,有很多比DPI更加实用的方法能够提升网络的价值。在无线领域,给不同的用户提供优先级服务更加重要,可以通过用户识别和QoS控制来实现。在有线年推出的智能提速是智能管道的一个典型应用。面向个人用户时,智能提速旨在为天翼宽带用户提供“想快就快”的高速上网体验,用户需要高速上网的时候,如观看高清视频、高速下载、大型游戏等,随时提升上网带宽。
目前,对于网络智能的需求主要是网络速度的变更,例如,用户希望能够同时使用迅雷下载和观看高清视频,然而现实的情况是,迅雷几乎把用户的带宽全部占用,导致用户无法流畅观看视频。如果用户可以迅速提升带宽到8M,同时限制迅雷下载只能占用4M带宽,用户就可以同时兼顾两项业务了。又如用户平时使用1M的网络,而某天突然要进行视频会议,如果可以及时将网络提升至10M将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。
在当前阶段,运营商针对网络中的每个内容进行识别的需求并不明显,因此,现阶段,DPI并不是运营商打造智能管道的关键。